车市红点 人生红点 岁月红点

W专访 | 长安马自达住岡敬:明年投放新能源产品

货车报价 2023-11-27 浏览(67959)

新能源本土化加速推进

Q:前几天马自达第二财季的财报发布,马自达全球盈利增长33%,日系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怎么看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差异化?

住岡敬:日系品牌整体在收益方面表现比较好,我认为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日元贬值,对做出口业务的日系品牌来讲,在汇率方面对他们的优惠或者得到的好处比较多。第二,日系品牌在美国市场的表现比较坚挺,美国市场整体需求量虽然仅次于中国,但是日系品牌发展潜力比较大。

说回到中国市场上的日系品牌表现,跟全球整体表现不一样,其中有一个原因,日系品牌在及时响应中国消费者需求方面,可能不如本土品牌反应的那么快。对此,长安马自达现在已经着手在做本土化的开发准备工作,明年开始就会向中国市场投放搭载先进智能化技术和智能化配置的新能源车型,我相信有后续的新能源车的加持,长安马自达一定能逆势上扬。

Q:大家也认识到了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不一样,所以很多合资公司会借助中国的研发实力,特别是长安马自达有长安汽车非常成熟的研发实力,未来,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在研发方面的共创共享,或有更深入的合作计划?

住岡敬:首先从结论上来回答您的问题,那就是“Yes”。后续我们会在技术方面有更多的共创和共享。长安马自达也会更多地借助双方母公司在技术方面的优势,以长安马自达为首,就是我们自己牵头,做好本地化的研发。就马自达来讲,马自达的优势是设计、造型、操控等,长安母公司这边在智能化与电动化方面在中国市场位列前端,长安马自达会结合双方母公司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做好接下来新能源车型的开发。并且现在双方母公司设计以及开发团队已经在长安马自达启动了相关工作,我们三方会继续合作,共同做好明年新车型的开发工作。

Q:那明年在燃油车基盘这一块,长安马自达的打法是怎么样的?刚才提到明年肯定会有新能源纯电车型推出,这方面有没有比较明确的时间节点?

住岡敬:马自达一直以来坚持的营销思路是尽量不要卷入价格战,而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将产品真正的价值传递给客户。通过适时调整产品的市场定位,通过越级竞争满足更多用户差异化的购车需求,为品牌逆势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关于明年电动车的具体投放时间,我们计划明年下半年正式投入市场。也就是说我们接下来还是会继续做好燃油车在市场上竞争的策略,因为在明年新能源车投放之前,我们还是靠现在在售的燃油车。

持续打造产品高价值卖点

Q:2024款CX-5上市以后,销量有很大的增长,它的增长密码是什么?

吴旭曦:CX-5的增长和几点相关。首先,CX-5作为一款全球化车型,截止到现在,全球累计销量超过了430万,而且不管是造型,还是安全方面,在全球得到了200多个大奖。

对中国市场来说,CX-5是搭载马自达「创驰蓝天」技术和「魂动」设计的第一款SUV车型,搭载了马自达的操控黑科技——GVC PLUS加速度矢量控制系统升级版,14.2:1的转向齿轮比,以及配合四轮独立悬挂的「创驰蓝天」底盘,拥有马自达原汁原味的操控乐趣。

2024款CX-5进行了重新的市场定位,打入了12万元的售价区间,也就是说我们用紧凑型SUV的空间,打入了小型SUV细分市场。2米7的轴距,做到这个价位,应该是同级别最大空间的产品。

Q:CX-50行也上市半年,请梁家辉先生来当代言人,也有一些跟用户的共创,面对SUV市场的内卷,怎么继续打造CX-50车型高价值的卖点?

吴旭曦:CX-50行也的产品定位是“山系宽体SUV”,针对中国市场也做了很多适应性改变,包括之前大家一直提到的马自达的后排空间的问题,这次加大了,全景天窗也配置了。CX-50 行也HEV的上市,也是为了弥补原来传统燃油车上面四驱车型的缺失,希望通过HEV的上市,把CX-50行也的产品谱系做得更丰富一些,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

W专访 | 长安马自达住岡敬:明年投放新能源产品

今年,我们携手“千面影帝”梁家辉代言CX-50行也,并在行业中首次开启了「四线跨越珠峰」和「万里品质长测」两大极限挑战。整个挑战穿越了50度温差、跨越30个经纬度、安全行驶超过3万3千公里,CX-50行也一箱油突破1105公里续航、内饰耐受76度高温“烤”验,在实战中完成了对长安马自达产品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深度验证,也通过梁家辉先生亲自证言打破了“开马自达塞车”的谣言。

后面拍广告片,每个角色都是他亲自上阵,现在流行的露营,像狂野派、搬家派、户外生存,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感受,把CX-50行也带给消费者的用车场景和体验更好地表达出来。

同时,CX-50行也也是也是日系合资品牌中首个推出首任用户终身免费质保的车型。这源于我们对马自达产品品质的信任,对马自达技术的信任,所以我们敢做出这样的承诺。我们也希望购买这款产品的用户,能够更安心地使用这款产品,解决他们用车的后顾之忧。

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