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网络发布的视频引发了热议,视频显示,一辆正在行驶的理想汽车中,驾驶员离开驾驶座,让汽车在“无人驾驶”状态下自动行驶,副驾驶有一名儿童,且该儿童未系安全带。
5月6日,理想汽车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汽车现阶段是辅助驾驶,并不是自动驾驶。在行驶过程中,手离开方向盘一定时间,系统会发出提示。
其实,在去年7月份,理想汽车曾就部分用户的不文明驾驶行为发文。理想汽车表示,“有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展示了不文明的驾驶行为,他们绕过系统的监测,或在系统警告至缓退期间进行一系列危险的操作。例如使用辅助驾驶时平躺看剧、或为了营造‘无人驾驶’,甚至在使用功能过程中,人离开驾驶位等。这是我们坚决杜绝的,现阶段仍然是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
理想汽车表示,现阶段,驾驶员是车辆的第一负责人,需要保持手扶方向盘,随时准备接管。
其实不只是理想汽车,我们这几年看到的类似视频屡见不鲜,很多驾驶者在高速行驶的时候,打开智能驾驶,自己在车上睡觉,甚至到后排躺着玩手机,把驾驶完全交给车辆。
实际上这些年,关于智能驾驶的宣传是一波接着一波,理想NOA、小鹏NGP、华为NCA,这些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智驾系统,开始真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城市场景中开始落地。各家车企都在宣传,多少公里无接管,或者接管次数只有几次,然后就是宣传自家车型的自动下闸道,自动变道,自动目的地巡航的功能,似乎智能驾驶的时代已经来了。
但是问题就在于,智能驾驶真的来了吗?还是停留在车企宣传的海市蜃楼里面?
智能驾驶为什么叫辅助驾驶,而不是自动驾驶?就是因为它根本没有达到可以自动驾驶的程度,没有哪家车企的智驾系统,真正达到了L3级,所以别管是2.9和2.99,这些车企的智驾系统,根本没有和传统燃油车的辅助驾驶拉开本质差距。
而L1和L2为辅助驾驶和部分自动驾驶,人依然是车辆操作的主体。而到了L3-L4级别则为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可以在一些特殊路段如高速公路等路段由车辆完成行驶动作,只有到了L5才是完全意义上的全自动无人驾驶。
举个例子,燃油车时代,沃尔沃的CITY SAFETY,凯迪拉克的的Super Cruise超级辅助驾驶系统,都是公认的做的出类拔萃的辅助驾驶系统,那么新能源汽车的所谓智驾,相比它们到底多了哪些功能?打灯自动变道?自动下闸道?这些功能,传统车企是真的做不到?还是因为安全风险没有做呢?
合资车企普遍搭载的L2级方案,只是在纵向方面进行辅助,也就是负责油门刹车以及车距的调整。而自主品牌和新势力所做的L2+,则是加上了横向的变道,进出匝道等功能,但是本质上,还是辅助驾驶的范畴。它们存在几个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第一点,无法取代人工驾驶
也许在高速,路况条件好的情况下,智能驾驶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人类驾驶,但是因为道路场景太过复杂,即便现有技术可以解决90%以上场景的自动驾驶,但剩下的10%如果不能解决,智能驾驶都无法取代人类驾驶。
第二点,驾驶者无法免责
智能驾驶车型发生事故,驾驶者依旧是第一责任方,如果有证据能证明是车辆系统问题,那么可以向车企或者开发者追责。但是普通消费者,如何去找到证据,证明不是自己的责任?
第三点,信任问题
虽然有一些人,在车上睡觉,把车辆驾驶完全交给智驾系统,但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全球几十亿人,我们还是能够预料到会有这样一些奇葩存在的,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怀疑自动驾驶的安全性的,而近几年层出不穷的智能驾驶事故,也引发了大家对于智能驾驶的质疑。
这就陷入了一个循环怪圈:因为自动驾驶技术不成熟,所以无法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而技术在短时间内又无法发生质的提升。
实际上,2035年之前,消费者都不太可能买到一辆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或者说,在那之前车企卖L5级完全自动驾驶技术汽车的概率为零。车企可以宣传自家的智能驾驶有多么牛,多少公里可以实现无接管,但是你自己必须要知道,这玩意不能把你从驾驶位解放出来,它只是辅助驾驶,把生命安全交给它,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不负责任。